青桐木虱是青桐樹上的主要害蟲,連年發(fā)生,常常數十頭成蟲和若蟲群集于青桐葉背和幼嫩枝干上刺吸為害,致使葉片畸形、嫩梢枯萎;同時若蟲分泌的大量白色絮狀蠟質物,隨風飄散,污染葉片和路面,還可誘發(fā)煤污病。


青桐木虱分布于我國華北、華東、華中、陜西、甘肅等地,一年發(fā)生2-3代,世代重疊,樹木受害嚴重時樹葉早落,枝梢干枯,表皮粗糙,易風折。


對青桐木虱的防治,根據多種防治措施的應用對比,以根部灌藥殺蟲法最為行之有效。傳統(tǒng)的噴藥防治,因為青桐樹木較高,需使用高壓噴槍或大型機器設備來輔助才能完成噴藥作業(yè),藥劑噴灑到葉面的同時,還有大量的藥劑落于地面和飄散在空氣中,造成藥劑的浪費和空氣的污染,即使這樣也不能保證全部樹葉均勻著藥,而且木虱幼蟲躲在絮狀分泌物中,藥劑無法接觸到蟲體,使得防治效果并不理想;樹干打孔注射防治效果較為明顯,但對樹干造成人為傷口不易愈合,同時出現較大的傷流;還有樹干涂藥環(huán)法,也可降低當年的蟲口密度,但樹干會被灼傷,第二年再涂藥便達不到預期效果。
根部灌藥防治青桐木虱,操作簡便,不受樹體高低的限制,不需動用大型機器,對環(huán)境無污染,最主要的是防治效果顯著,并且持效期可長達一年!
“ 2017年5月10日 ”
陜西省苗木繁育中心使用“根灌蚜虱凈”防治青桐木虱之應用與觀察 ...
用藥方法:在距樹木根莖部位1米左右范圍開挖環(huán)形溝,將“根灌蚜虱凈”兌水稀釋200倍后,澆灌于環(huán)形溝內,待待藥液下滲后再澆水充分淋溶。
用藥量:依據樹木胸徑大小,10cm以下選取10ml藥量,10cm以上每增加1cm對應增加1ml藥量。


灌藥前,蟲害危害狀
藥后觀察:
1、灌根后7天,根灌蚜虱凈處理的青桐木虱減少,白色絮狀物沒有再隨風飄落現象;
2、灌根后10天,根灌蚜虱凈處理的青桐木虱明顯減少,看不到地面有污染;
3、灌根后15天,青桐木虱基本消失,部分枝條上有少量木虱;


灌藥前,灌藥后整樹效果對比


灌藥前,灌藥后葉片效果對比
4、灌根后30天,根灌蚜虱凈處理的青桐木虱全部消失。
5、灌根后第68天(今天),經過灌根處理的青桐沒有再出現木虱危害。

中國花卉報技術專版報道
同“根灌蚜虱凈”一起做根灌殺蟲試驗的還有另外兩種藥品,40%氧樂果和10%吡蟲啉,經過這兩種藥劑處理后觀察,青桐木虱仍在加劇危害,地面污染還是非常嚴重。所以,不是所有藥劑灌根都能有如此的殺蟲效果,不是所有的根灌藥劑都叫“根灌蚜虱凈”!
感謝陜西省苗木繁育中心段工、康工的試驗與總結,附作者原文以供參考!
高工效藥劑防治青桐木虱實驗
陜西省苗木繁育中心 段小娥
眉縣林業(yè)工作站 康建勤
青桐,又名中國梧桐,為梧桐科梧桐屬落葉喬木,是優(yōu)良的園林綠化樹種,因其枝葉繁茂、綠葉濃濃而具有“梧桐引鳳”的傳奇色彩。近年來,隨著大量連續(xù)不斷的繁殖青桐苗木,青桐木虱的危害成為影響苗木質量的主要因素。
青桐木虱,同翅目木虱科,是青桐的主要害蟲。在當地一年發(fā)生兩代,它主要以卵的形式在樹皮縫和殘葉中越冬,第二年4月開始孵化,5月上旬達到危害盛期。成蟲和若蟲群集于青桐的嫩梢、幼葉背面和花序上為害,使葉片生長不良,畸形、嫩梢枯萎;同時若蟲分泌的大量白色絮狀蠟質物,隨風飄散,嚴重污染環(huán)境,影響青桐的景觀效果。
多年以來,為了有效遏制青桐木虱的增長勢頭,我們采取了多種防治方法:首先是最傳統(tǒng)方法,用高壓水槍噴施內吸性藥劑,由于青桐樹體高大,同時木虱繁殖快,世代重疊現象嚴重,常規(guī)噴藥很難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;其次是采用打孔注藥法,在青桐樹干上打孔注入不同種內吸性藥劑。這種防治方法效果較為明顯,但對樹干造成人為傷口不易愈合,同時出現較大的傷流,青桐的商品價值降低;近三年來,還采用了樹干涂藥環(huán)法(40%氧樂果:柴油=1:15),當年蟲口密度有所下降,但樹干也有灼傷現象,第二年再次涂藥就達不到預期效果。
從事植保工作20余年的我在木虱防治中大栽跟頭,青桐木虱成為制約植保工作瓶頸。直到在2016年《中國花卉報》上,看到利用高工效植保藥品防治懸鈴木方翅網蝽的報道。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打通了北京琳海公司技術總監(jiān)孫洪根先生的電話。當時,孫先生介紹了有關高工效藥品的優(yōu)勢和應用技術,并贈送了樣品。今年,我把病蟲害防治的重點放在了青桐(木虱)、懸鈴木(方翅網蝽)、以及雪松(長足大蚜)上,因為這類樹種樹體高大 ,常規(guī)噴藥很難達到有效的防治效果。為此,我們在陜西省苗木繁育中心內做了青桐木虱防治試驗,通過不同藥劑的處理,篩選出最佳防治方案。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:
一、 試驗地概況:
實驗地設在陜西省眉縣境內的省苗木繁育中心,共有育苗面積4080畝,生產國槐、法桐、銀杏、櫻花、元寶楓等綠化苗木及紅掌、蝴蝶蘭、鳳梨、長壽藤等高中檔溫室花卉,是西北最大的苗木繁育基地之一。中心為渭河盆地沖積平原區(qū),海拔高度510m,年平均氣溫12.9℃,極端最高氣溫42℃,極端最低氣溫-17℃,年平均相對濕度68%,年平均降水量710mm,年平均蒸發(fā)量839mm,無霜期218天,土壤為沙質壤土, PH 為7.5.
二、 材料和方法:
(一) 供試藥品:40%氧樂果;10%吡蟲啉;根灌蚜虱凈。
(二) 試驗時間:2017年5月10日。青桐嫩芽部位木虱為害明顯。
(三) 試驗設計:為了保證試驗具有科學性和代表性,我們全部選定了蟲口密度相當的行道樹作為試驗樹種。
1、先在根莖部位1米左右范圍內開環(huán)形溝,將藥液稀釋200倍澆灌,待藥液下滲后再澆水充分淋溶。
2、淋溶后,等待明水全部滲完無積水,在回填樹坑。
3、用藥量根據樹木胸徑10cm以下選取10ml藥量,10cm以上每增加1cm對應增加1ml藥量。
三、試驗調查:
灌根后3天:3種藥液處理的青桐無明顯變化;
灌根后7天:前2種藥液處理的青桐木虱變化不大;根灌蚜虱凈處理的青桐木虱減少,沒有隨風飄落現象。
灌根后10天:前2種藥液處理的青桐木虱有增加趨勢,地面污染較為嚴重;根灌蚜虱凈處理的青桐木虱明顯減少,看不到地面有污染。
灌根后15天:前2種藥液處理的青桐木虱危害加劇,地面污染嚴重;根灌蚜虱凈處理的青桐木虱基本消失,部分枝條上有少量木虱。
灌根后30天:前2種藥液處理的青桐木虱無明顯變化;根灌蚜虱凈處理的青桐木虱全部消失。
截至目前,經過灌根處理的青桐沒有再出現木虱危害。
四、 結論:
通過本次試驗,高工效根施殺蟲劑與常規(guī)藥劑相比,效果非常明顯。不僅在省工、省時、省力的同時,還節(jié)約了大量勞動力,多次用藥無法解決的問題一次應用即可解決。